close



來到澎湖,仔細看會發現一個和台灣不太一樣的地方,那就是村民會站在『海中』釣魚或是撿拾螺類,當船從他們身旁過去,會有一種很大的疑問,怎海水那麼淺?


聽說澎湖有幾處可以走路渡海跨島的地方,一是大倉城前,一個是沙港員貝嶼、還有奎壁山到另一個小島(我忘了名字了)三處路線中奎壁山的路線最短、大倉的生態多樣性最多、沙港到員貝最長約5公里。說真的能踏浪的私房景點還真多,只是不想被破壞,下次要來再找我。


踏浪前的準備也是不能少的,手套、防滑膠鞋、和潮汐時間表,當然還有防晒措施。選則出發時間在潮汐最退到最低的前1小時左右為最佳,也可以慢慢看、慢慢體驗。而第一次探勘的我與羅老,謹慎的還各準備了一枝竹竿來測底部深度,因為據說有人不慎掉落而造成死亡,這也讓我倆更是不得不萬全準備。從重光碼頭搭船到大倉,再從大倉出發,於是就看著兩個突兀的兩人手拿竹竿往海邊前進,海中的魚兵蟹將看到我們以為是孫悟空拿金箍棒又來鬧了,跑的和被鬼追似的,四處流竄。當踏上這潮間帶,我才發覺到這竹竿是很多餘的東西,水有多深呢?大約只有到腳踝的部份,約10-15cm深度,怪不得當地人好奇問我們拿著竹竿要幹嗎用?啞口…


當地的居民都會在這退潮的時間來潮間帶檢拾珠螺、子彈蝦、玳瑁石斑等,我們也跑去和三個在抓東西小朋友打哈拉探探消息,他們在抓的是俗稱子彈蝦,



又稱螳螂蝦的小東西,為何叫螳螂蝦呢?當然是他的外型和螳螂相似,而子彈蝦的由來,抓起來被牠彈到你就會知道為何有這名稱的理由,嘿....。這邊真的水位超低,大片的珊瑚都跑出來晒日光浴了,




而那些怕晒的熱帶魚只好往縫裡面鑽或是底層躲,只有自以為偽裝高手的河豚在那邊慢跑,被抓還氣呼呼的鼓大雙腮瞪人。



(氣呼呼的河豚)


走著走著不知覺地已經來到兩島的中央位置,看著水道較深的中間,有被人堆積成的石堆,原以為是當地人跨海的路標,但發現一位老婆婆在不遠處搬動石塊,身旁還帶著一堆『專業』的家伙,後來才知道這些石堆都是這位71歲硬朗的老婆婆傑作,她在這邊抓玳瑁石斑,比起前天我們抓玳瑁石斑的自製網具一號來說,她的是專業Pro級的,



(照片中很像惡霸在收保護費-魚肉鄉民)


有些石堆內可以抓到約數十尾的魚,而她身旁更是有兩袋今天的戰利品,羅老技癢也加入了行列幫忙,或許是幫老婆婆搬石塊,也順便偷學一下人家的撇步(台語),這樣下次自己的補魚器才能改良升級。



沒想到抓著抓著,太陽也漸漸下山了,阿婆說今天到此為止不抓了,阿婆抓魚太小不抓,不是玳瑁她也不抓,算是有良心的,這樣才能永續經營,而我們此時也已經踏在城前這邊的岸上,若是正常速度前進約30-40分鐘可走完,據之前那群小朋友他們更在颱風天船支停駛和夜黑風高的狀況下,竟約50分鐘摸黑渡過,厲害、厲害。今天的踏浪尋寶之旅也畫下句點,回家囉!(待續)




(城前的夕陽)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花潛客。潛水 的頭像
    花潛客。潛水

    WOW DIVER 花潛客

    花潛客。潛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